中移动的强势使竞争结构严重失衡伴随着电信业重组渐入高潮,近期,工信部、国资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非对称管制意图的政策。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决定以网间结算的名义直接从中国移动划拨500亿元给中国联通,以减轻中国电信购买CDMA网络的资金压力。而实际上,除了直接地划拨资金“劫富济贫”之外,说不清楚还有多少针对网络和用户的非对称管制措施在酝酿之中。有关部门对电信业祭出非对称管制措施,无疑是希望改变竞争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然而,这些政策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实效?是否能够真正扶植弱势运营商,达到平衡电信业的美好愿望?本期报道,就让我们来逐一扫描并解读这些非对称管制政策。措施之一:单向携号转网9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天津、深圳两地的通信管理局下达了关于“携号转网”试点的相关文件,要求于今年10月份在两地开展试行工作,并称如果该政策试点成功,或将明年在全国推行。“除TD专属号段157外,其他号段的用户均可实现跨网的携号转网。”但据内部人士透露,初始阶段的携号转网将对中国移动实施“转出不转入”的单向政策,即移动用户可将号码携带至其他运营商处,而其他运营商用户将不得携号转网中国移动。单向携号转网政策被视为电信行业最为严厉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扶植弱势运营商或者新进运营商,限制强势运营商的快速发展,从而改善电信行业竞争失衡的局面。目前,中国移动的用户数是中国联通的4倍,是中国电信的10倍。效果分析:国信证券首席分析师严平认为,单向携号转网政策将减小中国移动现有用户的转网成本,而中国电信、新联通将运用全业务运营的优势进行“捆绑”式销售(移动+固定+宽带),这将使中移动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一定劣势,尤其可能面对中高端用户的流失。然而,单向携号转网政策实施起来是否真的能够改变电信业的失衡格局,目前还难有定论。首先,中国移动的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完善程度,在短期内是其他运营商不可比拟的。其次,用户普遍存在一个使用习惯的问题,在电话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套餐的变更需求相对较少,更换其他运营商的可能性并不大。再次,面对用户携号离网的可能性,中国移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