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隧通南北,天堑变通途,致富小康路,坚决跟党走。”秦岭终南山隧道开通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人民用质朴的言语道出了几十年来生活的变迁,“柞水离西安近了,祖祖辈辈的梦想实现了,来柞水旅游的人多了,柞水人的思想变了,柞水经济发展得更快了。”位于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上的秦岭终南山隧道连接了黄河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圈,同时将西部的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连为一体。陕西商洛市柞水县旅游局副局长万维勤说,连接柞水和西安的秦岭终南山隧道贯通后,柞水的医药、矿产和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柞水也成为陕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县份之一。柞水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西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三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九年来,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公路、铁路、机场、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西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显著加强,东西合作成效显著,西部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深入。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社会事业大步向前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面积占全国71%、人口超过3.6亿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为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中央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实施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政策措施,同时,国家投向西部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通过规划指导、政策扶持、项目安排等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2000—2007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474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与全国同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差距不断缩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72亿美元增加到786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5%。西部大开发的实践,进一步扩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局面。发展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按照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原则,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两基攻坚”计划等项目。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410个攻坚县中,已经有368个实现了“两基”目标,其余42个达到了“普六”标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

[1] [2]  下一页